新闻中心 /News
vsport下载发展竞技体育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
作者:广东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:郭跃文、张造群
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即将开幕,中国将向世界呈现一届简约、安全、精彩的奥运盛会。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,是一国综合国力、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。进入新时代,我们党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大格局中谋划,大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,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。
战争以后,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,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,人民饱受三座大山压迫,被耻辱地扣上了“东亚病夫”的帽子。1908年《天津青年》振聋发聩的“奥运三问”,喊出了在列强环伺下中华民族不甘落后、渴求强盛的急切心声,实现奥运梦和强国梦成为国人孜孜以求的目标。
重视体育是强党强国强军的优良传统。1917年,提出“欲文明其精神,先自野蛮其体魄”,发出了体育强国的先声。新中国成立后,在中国领导下,中华民族用奋斗与拼搏谱写了一曲曲攀登奥林匹克高峰的华彩乐章。提出“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人民体质”,明确了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。改革开放以后,认为,“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,影响太大了,是一个国家经济、文明的表现。它鼓舞了这么多人,吸引了这么多观众、听众,要把体育搞起来”,并以“提高水平,为国争光”的题词勉励中国体育“冲出亚洲,走向世界”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强调:“建设体育强国,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。”在党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,作为体育之塔尖的竞技体育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,群众体育、竞技体育、体育产业等各方面发展全面推进,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大步迈进。
体育关乎人民幸福和民族未来。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财富,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,也是国家强盛的根基。当前,中华大地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推动人的全面发展,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,成为新的赶考之路的重要任务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习指出:“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,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,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,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。”随着体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和体育文明的不断进步,竞技体育实现了从为国争光到服务人民、服务社会多元需求的功能转变,其社会价值、经济价值、文化价值进一步彰显,在引导鼓励人们强身健体、提升国民体质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更为突出的作用。
竞技体育为社会凝聚起强大正能量。习指出:“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,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。”竞技体育产生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,在提升民族体质、强化民族团结、提振民族精神、增进民族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,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。加快建设体育强国,就要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、更快、更高、更强,让体育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。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,广大体育健儿秉承使命在肩、奋斗有我的精神,在体育竞赛中不断突破、不断超越,取得优异成绩,为人生添彩,为祖国争光,为民族争气,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,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、向心力、自信心。中国体育讲述的美好中国故事,展示的卓越中国智慧,既凝聚起国人的精气神,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。
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,是中国人民追求体育强国梦想的精彩缩影,与实现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、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相辅相成、同向同行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在中国的领导下,中国体育健儿前赴后继、奋勇向前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竞技奇迹,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道路。
实现跨越式发展,成就光彩夺目。新中国成立后,中国竞技体育在人才匮乏、水平低下、场馆凋敝的境况下艰难起步。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,五星红旗首次在奥运赛场高高飘扬。改革开放后,我国体育事业迎来跨越式发展。1979年,我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;1984年,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,我国体育健儿一举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,掀开了中国参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史的崭新一页;2008年北京奥运会,中国代表团位列金牌榜第一、奖牌榜第二,创下历史新高;在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上,中国以38金88枚奖牌总数,再次展示了中国竞技体育的雄厚实力。从旧中国三次参加奥运会空手而归,到如今长期稳居世界奖牌榜高位,中国真正实现了从体育弱国到体育大国的转变,正在向体育强国进军。同时,我国大力组织开展竞技体育赛事,不仅连续举办全运会、省运会等国内综合性运动会,而且积极承办国际赛事,先后举办了亚运会、世界锦标赛、奥运会等国际大赛,全面展示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。
形成宝贵独特经验,不断深化体育发展规律。中国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,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,形成了丰富可贵的经验。坚持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,将体育作为人民强身之本、国家强盛之基,根据不同时期的使命任务明确体育发展的方向、目标,及时制定体育战略、作出正确部署,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;坚持走符合国情的体育发展道路,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,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有效配置有限资源、全国一盘棋、国内练兵的竞技体育制;坚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同互促,以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、以群众体育促进竞技体育,推动竞技体育朝着更好、更快、更高、更强目标迈进;坚持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,持续推进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、职业体育制度规范化等创新,增强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开放与活力;坚持从青少年群体抓起,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蓬勃发展,扩大青少年体育组织规模,为竞技体育事业提供庞大的后备力量;等等。这些经验是从长期艰苦卓绝的实践中得来的,深化了我们党对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,我们要长期坚持,不断发扬光大,促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。
培育中华体育精神,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。体育竞赛是书写国家荣誉的舞台,凝聚着爱国、团结、奋进的积极力量。我国体育健儿在用拼搏的汗水夺取奖牌、赢得荣誉的同时,也培育了以“为国争光、无私奉献、科学求实、遵纪守法、团结协作、顽强拼搏”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,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。五连冠的女排和有“梦之队”之称的中国跳水队及乒乓球兵团,已成为中国体育崛起的形象标志,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亿万人民的爱国之心。竞赛不以胜负论英雄,但英雄就是要敢于争先、敢争第一。陈镜开的第一个世界纪录、容国团的第一个世界冠军、许海峰的第一枚夏季奥运会金牌、杨扬的第一枚冬季奥运会金牌,载录着体育大国的崛起历程,成为中国勇于争先、敢拼敢赢的历史见证。最是精神动人心,拼搏失败亦英雄。竞技体育真正感人的不是奖牌本身,而是永不服输、愈挫愈奋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。正如习所强调的:“只要勇于战胜自我、超越自我,即使没有拿到金牌奖牌,同样值得尊敬和表扬。”
党的十九大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,提出了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。奋进新征程,要认真贯彻落实习重要批示指示精神,科学研判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,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,为实现民族复兴汇聚强大精神力量。
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完善竞技体育新型制。坚持党对竞技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,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,牢牢把握竞技体育发展的政治立场和前进方向,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发展道路。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制,进一步深化竞技体育改革创新。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、选拔、激励保障机制和国家队管理体制,建立向全社会开放的国家队运动员选拔制度,充分调动高校、地方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的积极性。正确处理职业体育和国家队水平提高的关系,充分发挥职业体育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,鼓励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,推进职业体育制度改革创新,提高职业体育的规范化水平。
优化竞技体育项目布局,促进竞技体育平衡发展。加快固长项、强弱项、补缺项,着力优化竞技体育项目布局,促进竞技体育平衡发展。把绿色办奥、共享办奥、开放办奥、廉洁办奥贯穿筹办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工作全过程。充分利用承办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的契机,不断提高冰雪竞技水平,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。继续保持传统优势项目领先地位,进一步做大做强基础项目,全面推动足球、篮球、排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,积极探索中国特色“三大球”发展道路,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,提高“三大球”训练、竞赛的科学化水平,不断增强“三大球”的竞技能力。
发展群众体育,厚植竞技体育事业基础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始终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,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,不断提升群众体育水平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,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,紧紧抓住建设举步可就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这个“牛鼻子”,深化公共体育资源管理机制改革,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“健身去哪儿”的难题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,建立面向全民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和评定体系,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,建立群众性竞赛活动体系和激励机制,探索多元主体办赛机制。把青少年体育摆在建设体育强国战略的核心位置,深化体教融合,加强学校体育工作,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,深入推进体校改革,规范社会体育组织,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,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,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根基。
弘扬中华体育精神,汇聚实现民族复兴强大力量。培养和塑造与体育强国相适应的健康金牌观,充分认识竞技体育在塑造国家形象、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作用,进一步讲好中国竞技体育故事,广泛宣传和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。深刻把握和深入挖掘中华体育精神集中体现的爱国主义本质特征,不断丰富其时代内涵,推动中华体育精神与人精神谱系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交融,通过教育引导、舆论宣传、文化熏陶、实践养成、制度保障等,切实把中华体育精神贯穿社会生活方方面面。弘扬中华体育精神,永葆奋斗底色,自觉扛起时代重任,发扬斗争精神,增强斗争本领,以团结进取、奋力拼搏的姿态,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,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。vsport下载